樹枝、鋸末、秸稈…… 這些廢物除了燒火還有啥用 ? “爛柴火”變身清潔能源
一堆廢舊木料、樹枝、秸稈,在經過生物質氣化爐氣化裂解產生可燃氣體進入鍋爐燃燒,產生飽和蒸汽,再通過管道輸送,為工業園區內的生產企業和居民供汽供熱,形成生物質利用、多能互補。
2月16日上午,記者來到扶風科技工業園。“這個項目的生產原料為生物質,主要來源于農村的果樹枝條、鋸末、秸稈等,這些生物質作為綠色能源被使用,既解決了周邊農村的三堆問題,變廢為寶,又為當地村民增加了收入。同時,這個項目還帶動周邊村民在家門口就業,惠及方圓50-80公里群眾。”該項目負責人權海斌說,“這個項目實施之前,周邊農戶家里的秸稈、麥草基本上都燒了炕、燒了鍋,村子里幾乎家家房前屋后都堆放著樹枝、廢舊木材,不光占地方,還影響村貌。這個項目實施后,大家都把這‘爛柴火’賣到工業園,不僅增加了收入,現在到村子里轉一圈,到處都干干凈凈的。”
多能互補智慧微能網項目,由國網陜西綜合能源集團投資,寶雞綜合能源負責建設及運營。項目分為三期建設,計劃投資約1.37億元,其中一期建設生物質燃氣鍋爐1臺,配套生物質氣化設備1套,在園區內架設蒸汽管道約6公里,計劃投資4948萬元;二期擬建燃氣鍋爐1臺,燃氣輪機發電機組及配套系統2套,建設抽汽式汽輪發電機組1套;三期擬建設中深層地熱能供熱站及光伏產業。
記者了解到,該項目一期工程已于去年9月29日點火,并進行點爐、烘爐、煮爐,開展了單調、聯調以及管道吹掃、并網,去年11月8日達到試運行條件。目前已為園區3戶企業提供工業蒸汽。
據了解,該項目一期生物質年用量可達3.7萬噸,每年可產飽和蒸汽13萬噸,年產值近3000萬元。項目的建成與國家提出的“雙碳”目標相呼應,實現了多種能源互補和利用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,優化了能源的清潔、安全、高效利用,項目在形成示范效應的同時,有力地促進了地方經濟快速高效發展。
劉姣 本報記者 成東麗